你要是此刻就在杭州东站,别划手机了,没用。
那信号估计早就被挤到九霄云外,跟牛郎织女一年一会去了。
此时此刻的东站,说它在上演春运我绝对信,而且是加了特效的那种。
那场面,你都分不清谁是谁的行李,谁又是谁的“显眼包”亲戚,感觉就是一个巨大的、活的、不断蠕动的人肉俄罗斯方块,而你就是那个马上要被消除的方块。
进站口开了那么多,跟城门大开似的,可人潮依旧像是找到了宣泄口的洪水,一波接一波,脸上都写着四个大字:“给我出去!”
官方数据说得轻巧,杭州站单日预计发送43.5万旅客。
这数字听着挺酷,像是什么游戏里的战绩。
可你一琢磨,这43.5万,就是43.5万个活生生的人,被压缩进一个钢铁盒子里,然后发射到全国各地。
这么一想,是不是有点赛博朋克那味儿了?
什么加开158列车,那感觉就像往一个已经沸腾的火锅里又加了一勺冷水,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。
当然,比铁路上更“摇滚”的,还得是高速。
明明免费通行还差十几个小时,但总有一批“卷王”按捺不住,非要抢跑。
结果呢?
大家心有灵犀,一起把错峰出行,硬生生搞成了一个新的高峰。
你看看G50申苏浙皖高速,往安徽方向直接给你干了10公里的“静态艺术展”。
10公里啊朋友们,这距离,博尔特跑一百次都跑完了,你的车还在那儿思考“我是谁,我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”的终极哲学问题。
我就纳闷了,咱们这种对“出走”的集体狂热,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在驱动?
是从格子间里积攒了一年的怨气,还是朋友圈里那些“诗和远方”的照片太有迷惑性?
我们拼了命地逃离一座城市,然后一头扎进另一群人逃离另一座城市时汇聚成的钢铁洪流里。
这操作,像不像一个为了减肥而点了超大份沙拉,结果酱料热量爆表的人?
主打一个自我安慰。
交通部门的预测就更有意思了,说什么“15时至21时将出现交通繁忙”。
这话说得,简直比我奶奶家的猫还温柔。
什么叫繁忙?
那叫“石化”,叫“凝固”,叫“大型停车场开业大酬宾”。
环城北路、秋石高架、时代高架……这些地方,你现在要是能把车速提到20公里/小时,都对得起你驾照上那个“C1”了。
他们还特别贴心地给了推荐出城路线,ABCD写了一大堆。
这玩意儿吧,就跟双十一的省钱攻略一样,理论上天花乱坠,实际操作起来,发现自己还是那个被套路的“大冤种”。
在全城路况一片红得发紫的地图面前,任何攻略都显得那么的……苍白。
说真的,每次看到这种全民迁徙的盛况,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极其矛盾的社会现象。
它既是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铁证,又是我们集体焦虑的集中爆发。
平日里被各种KPI、 deadlines追着跑,好不容易有个假期,就想来一次“报复性”的远行,仿佛跑得越远,灵魂就能越轻盈。
可现实是,你只是从一个压力场,跳进了另一个堵力场。
所以,那些堵在G50上,或者在杭州东站的人潮里艰难求生的兄弟姐妹们,此刻的心情如何?
是在感叹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还是在琢磨晚上是吃泡面还是啃面包?
不管怎么说,安全还是最重要的。
雨天路滑,千万别学电影里那些主角,一言不合就在高速上玩漂移,你没有主角光环,只有一堆车贷。
看着这满屏的拥堵信息,我突然有了一种顿悟。
或许,这个假期最奢侈的过法,不是去哪个网红景点打卡,而是心安理得地待在家里。
泡一壶茶,瘫在沙发上,打开窗户,听着远方传来的若有若无的喇叭声,然后长舒一口气。
你看,世界在狂欢,而你,拥有了整个宇宙的安宁。
线上股票配资炒,易云达配资,可查配资实盘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